1986年第1期文章目次

  • 顯示方式:
  • 簡潔模式
  • 摘要模式
  • 1  熱帶氣旋結構變化的動力學
    G.J.Holland R.T.Merrill 李曾中
    1986(1):1-12.
    [摘要](1346) [HTML](0) [PDF 949.97 K](1411)
    摘要:
    引言有關熱帶氣旋發(fā)展問題,過去的大多數(shù)工作都是討論的“生成”(genesis)和“加強”(intensification),但對這兩個名詞都沒有明確的定義。結果在解釋氣旋結構變化的一些方面發(fā)生了混淆,而另一些方面又完全被忽視。如果我們把熱帶氣旋結構的變化分成三
    2  中緯度α中尺度對流復合體的β中尺度的發(fā)展
    W.R.Cotton R.L.McAnelly 田生春
    1986(1):13-19.
    [摘要](1373) [HTML](0) [PDF 585.08 K](1421)
    摘要:
    和α中尺度對流復合體(Mesoscale Co-nvective Complex,縮寫為 MCC)聯(lián)系的β中尺度的時空特征,已被綜合成一個生命史概念模式(Conceptual lifecycle model)。這個模式將作為一個工具,有效地用于改進MCCs 的短期預報。這個模式包括與 MCC的衛(wèi)星云圖形狀有關的降水分布的特征模式。每個 MCC 都是多個β中尺度對流串在先,這對流串是沿著α中尺度特征線排列的。這個特征在每小時地面和衛(wèi)星資料上表現(xiàn)很明顯。MCC 的增長集中在這些β中尺度串地方,這些β中尺度對流串沿著α中尺度特征交接線排列,且離交接線最近。在 MCC的整個成熟階段,多個β中尺度對流在擴展的砧狀降水區(qū)內持續(xù)活動,系統(tǒng)的衰減標志是β中尺度對流的減弱和傳播擴散移走。曾用獨立個例和這個概念模式做了簡要對比。
    3  數(shù)值天氣預報中系統(tǒng)性誤差的判別
    周國華
    1986(1):19-25.
    [摘要](1922) [HTML](0) [PDF 581.72 K](1496)
    摘要:
    一、引言數(shù)值天氣預報的誤差通常可分為兩種類型:系統(tǒng)性誤差和非系統(tǒng)性誤差。系統(tǒng)性誤差主要來自模式本身,例如模式模擬實際大氣的能力、網(wǎng)格分辨率以及有限差分格式等造成的誤差。而非系統(tǒng)性誤差是由于模式以外的原因造成的,例如觀測誤差和初值化誤差等。
    4  試用多層遞階預報方法做夏季降水量預報
    蔡惠芳
    1986(1):26-30.
    [摘要](1435) [HTML](0) [PDF 365.38 K](1378)
    摘要:
    天氣預報的多層遞階方法是運用現(xiàn)代控制理論中的系統(tǒng)辨識方法提出的一種新的數(shù)值預報方法。我們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選取六個有天氣學意義的相關因子,采取僅考慮預報因子部分的多層遞階方法試作夏季降水量預報,效果較好。此外,與一般線性單輸出模型、僅有自回歸部分的線性單輸出模型及多元回歸進行了初步比較,提出一些看法。《天氣預報的多層遞階方法》是運用現(xiàn)代控制理論的系統(tǒng)辨識方法,它將天氣系統(tǒng)看成是隨機動態(tài)的時變系統(tǒng)。從系統(tǒng)的外部特征著手,建立其輸入-輸出模型,并進行多層分析和多層遞階預報。現(xiàn)將我們用這種方法預報夏季(6—8月)降水量上所做的工作介紹如下:
    5  說明預報技術和可預報性的一種圖表
    R.A.Anthes D.P.Baumhefner 胡圣昌
    1986(1):31-33.
    [摘要](1458) [HTML](0) [PDF 223.63 K](1397)
    摘要:
    1.引言在過去25年中,數(shù)值天氣預報模式以及觀測資料和分析系統(tǒng)的改進已使天氣尺度環(huán)流的業(yè)務預報取得了穩(wěn)定的改進(Shuman,1978)。但是,眾所周知,在運動的尺度不能分辨(或不能觀測)情況下,由于初始誤差的增長,最終將影響所有尺度的運動,使大氣運動的可預報性有一個固有界限。即使“完美(Perfect)”的數(shù)值模式也是這樣(完美模式是指一種不增加預報誤差的模式)。
    6  兩半球的相互作用
    PeterJ.Webster 董敏
    1986(1):34-44.
    [摘要](1338) [HTML](0) [PDF 820.89 K](1451)
    摘要:
    一、引言一個半球的大氣環(huán)流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另一半球的環(huán)流,這一問題在很長時間里都是一個相當有爭論的題目。傳統(tǒng)的看法認為季節(jié)性振動的熱赤道對應兩半球溫帶區(qū)域之間是一個屏障。在這個意義上,每個半球中的環(huán)流是相互獨立地被驅動的,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對特定的加熱梯度及地理結構作出反
    7  用診斷模式估算風能
    Roy M.Endlich 劉永強
    1986(1):45-48.
    [摘要](1416) [HTML](0) [PDF 308.97 K](1443)
    摘要:
    1.引言Sherman(1978)介紹了用連續(xù)方程模擬行星邊界層氣流的思想。基本步驟是在研究區(qū)域使用可得到的資料進行初始風場分析,并將邊界層內風調整到無輻散狀態(tài)。這使得氣流在較高的地形上加速或圍繞障礙物流過低處通道。Sherman 應用 Sasaki(1970)的變分法計算無輻散風。Bhumralkar 等(1980)
    8  關于氣候極值的再現(xiàn)期
    石原健二 張程道
    1986(1):49-56.
    [摘要](1404) [HTML](0) [PDF 565.75 K](1592)
    摘要:
    一、再現(xiàn)期的定義關于氣候極值的再現(xiàn)期問題,當把它作為統(tǒng)計理論處理時,實質上是研究右側(或左側)概率的問題。設 X 為連續(xù)型概率變量,對于任意的實數(shù) x,X 的取值小于 x 的事件 E={X|_(X
    9  短期氣候預報的進展
    T.P.Barnett R.C.T.Somerville 俞衛(wèi)萍
    1986(1):57-62.
    [摘要](1421) [HTML](0) [PDF 554.18 K](1503)
    摘要:
    本文概括地評述了短期氣候預報中的動力學、統(tǒng)計學以及某些經(jīng)驗預報方法。大氣環(huán)流模式在這方面的應用已表現(xiàn)出很大的潛力。近年來,物理-天氣學和純統(tǒng)計方法已得到了明顯的發(fā)展和研究,并已認識到在這一領域有一些重要的問題,如可預報性、預報檢驗和評價,以及互相結合補充的預報方法。
    10  冬季山地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技術問題
    G.E.Hill
    1986(1):63-67.
    [摘要](1302) [HTML](0) [PDF 460.70 K](1325)
    摘要:
    一、前言冬季山地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技術方面業(yè)已取得巨大的進展,然而其可靠性和成本效率方面尚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。本文將圍繞地形云人工影響的主要原理及其實際應用現(xiàn)狀進行一下回顧與評價,并就如何改進這一技術做一番討論。

    當期目錄


    年第卷第

    文章目錄

    過刊瀏覽

    年份

    刊期

    瀏覽排行

    引用排行

    下載排行

    您是第位訪問者
    技術支持:北京勤云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
    理塘县| 明光市| 高密市| 东台市| 逊克县| 岑巩县| 榕江县| 称多县| 祁阳县| 和田县| 屏东县| 历史| 安陆市| 连州市| 隆安县| 渭源县| 芒康县| 盐边县| 湖南省| 铜川市| 湟中县| 开远市| 南丹县| 大田县| 集安市| 兰州市| 县级市| 驻马店市| 绥中县| 平安县| 出国| 南漳县| 贞丰县| 廊坊市| 宝丰县| 察雅县| 洛川县| 凤冈县| 阿勒泰市| 高碑店市| 清苑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