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北京市氣象臺等分析1966—1975年7、8月北京全市性大暴雨后發(fā)現(xiàn),暴雨前12—36小時,在緯向鉛直剖面圖上濕靜力溫度(Tσ)分布的共同特征是:上、下各為一高能區(qū),東、西各為一低能區(qū),低能中心在600毫巴附近,類似于氣壓形勢圖上鞍形場。為了用于預報,我們對一些資料分析后指出,時間剖面圖上增能時段正常傾斜的縱貫等能線,可近似替代空間剖面圖上“鞍形”分布。對于同一條等能線,當上層出現(xiàn)時間不早于下層時,稱正常傾斜縱貫等能線,簡稱縱貫線。本文準備討論;什么數(shù)值縱貫線有利于產(chǎn)生非局地暴雨?原因何在?有什么實用價值?